來源:德興市融媒體中心
近年來,張村鄉黨委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,優化網格管理體系,整合網格資源,充實工作力量,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臺,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,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徑。
發揮黨建引領作用,建強基層組織。實施村(社區)兩委干部考核測評制度,按考核成績的最終排名,實行三級獎勵檔次,把工作成效與工資績效、表彰獎勵直接掛鉤;多渠道選拔、全方位培育、全過程幫帶村級后備干部45名,充實村級后備力量,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升;嚴格落實“三會一課”、主題黨日等制度,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管理教育,豐富黨內生活,積極引導黨員干部在實踐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,增強村黨支部的組織優勢和組織力量,補齊發展短板,構建起上下貫通、配合有力、一抓到底的工作體系。
提升群眾服務水平,推行網格治理。按照網格化管理體系,加強區域內協調聯動,織起鄉村治理“一張網”,做到“五統一”,即網格統一劃分、資源統一整合、人員統一配備、信息統一采集、服務統一標準,保證矛盾糾紛、治安隱患、民生事項通過網格化治理體系得到及時有效解決;將全鄉10個村(社區)劃分為198個小網格,有效整合網格內小組長、護林員、保潔員等專兼職力量,保證每個網格有1-2人,做到“每寸土地有人管、每項事務有人抓”,在轄區內實現全覆蓋、全時段、精細化管理;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,助力于疫情防控、防汛減災、防止返貧動態監測、環境衛生整治、政策宣講等活動,切實做到“兩清三及時”,即網格內情況清、重點對象動向清,上訪建議及時回訪、急難事及時相幫、矛盾糾紛及時化解,有效地夯實鄉村治理基礎。
深化群眾自治模式,樹立文明新風。健全“三務公開”,將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、涉及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及時進行公開,接受群眾監督。探索實行“綜治三員”等“微自治”形式,及時解決鄉域內的各類“微難題”“微矛盾”,確保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鄉。注重提煉傳統文化、現代文明相融合的村規民約,評選出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婦”“清潔戶”“文明戶”等,設立“紅黑榜”,積極弘揚公序良俗,把村組大小事務列入共治清單,對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行為進行量化打分,根據積分發放獎勵物品、兌換商品,調動村民參與村組治理的積極性。(梁晨茜)